假正经

写文就是为了开心的,
这么大人了得互相尊重,
这样产粮吃粮都愉快。
不用客气,叫晚晚或者月月就好。
但不要转载!强行礼貌的微笑:)
因为不开心所以删了很多文
具体可以看置顶


坑多似月球
目前最爱王叶和黄叶(虽然并无产出

【all叶】一世风流 2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所有将领都应当知道的道理,孙哲平也应当做好了准备。

大兴史上士家林立,虽不至于和先秦时各诸侯国媲美,但其实力也非同凡响。大兴朝的官员不吃俸禄,他们得到的饷银微乎其微,却都能根据各自的高低级别得到着一定量的土地,并且招纳几户人口,免其徭役。

这套制度被后世史学家成为“战田制”,说来其实是方家TAI ZU的手笔。方家TAI ZU一个农民出身,手下兄弟也都是农民,这套办法主要还是给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的,也算是拉拢这群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的心。

那时候战乱频频,他手下的军官远多于文官,这一套方法也就套在了文官身上。

历朝历代,战争都算是非常时期,非常时期实非常之法很常见。但问题在于老方在基本完成他统一大业时,仍然没忘“初心”,继续南征北战。这种“非常之法”就渐渐保留了下来,并演变成文官制度。

其实老方本质上还是挺扣的,他分的土地不算多。官员中最大的一个公卿也不过才肯给九顷,小点的一个县令按定额也不过才一百亩,何况,当一个官员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他的工作岗位,再把这些好处收回来就是了。①

但问题在于选官制度是九品官人。 士族会读书,有名望,家里人才也多,官就多。官多了地就多,能养的人也多。亲戚之间抱个团,一个县的土地都能凑出来建个古堡。

虽说离职了你得把土地还回去,但监督“归还与否”这个项目的官员也是来自于其他士族呀,大家坐在桌子前好好谈一谈,你给我面子我也给你面子,反正皇帝也不可能知道,这本该还回去的土地其实大部分就留下来了。

这样积攒下几代来,士族的土地和人口就越来越多。比如现在仍然坚守北方的韩家,他们之所以能坚持住,原因之一就是曾经举一县之力建立了一座堡垒城。


若说北方士族迁徙的过程中损失了不少财力,更加天高皇帝远的孙家和周家却没有受到任何侵害,他们久居江南,富裕这么多代,积蓄的粮食绝对不少。 

可粮食的总量多并不意味着能经得起几万大军的长期消耗,更不意味着战争期间能及时送达。

“过淮江,行至青羊山,至鹿城,战半日,过岚关,到丽阳,丽阳城坚,一日未必能下……”叶修剑指轻点地图,给孙哲平出了个行军线路。

“大司马此行千里,至燕都少则一月,若燕军坚壁清野,敢问一月后粮从何来?”

坚壁清野,意思就是哪怕打了败仗,哪怕东西带不走,也要全都烧光光,不给敌人留下一丝一毫。

这其实是件非常缺德的事,试想,如果把田里的庄稼都烧了,平民百姓能饿死,这样的事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但放在军事对战中却异常有效。

在历史中,孙哲平第三次北伐失败于对方坚壁清野的政策,而正是在这次失败后,孙哲平才终于打定了主意明着造反,拿下方家人。


叶修此前曾想过,孙哲平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皇帝的位置,他的心态是什么?

同样是造反,有的人是巴不得,有的人是被逼的。

同样想当皇帝,有的人是想实现自我的野心,有的人是看不下去这世道,也有的人是想当诸侯当着当着就被时运推成皇帝了……

史书不过是大概的描述,所以叶修打算亲自来见。


看一个人,历史记载,人的气质、行为,言语应答,甚至这屋内的布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叶修以一个气势汹汹的姿态来,就想听孙哲平的实话。

然后孙哲平说:“无粮可征。我必败。” 

居然非常光棍地认了。

虽然认了,却也没怂,反而气冲牛斗,也目露凶光。 

既然如此,叶修就直接了些:“皇帝愿全力支持大司马北伐。”

孙哲平挑眉看了他一眼。

“将军必不信。”

叶修说出了他表情中的含义。

此话若是对上旁人,或许会假惺惺地说哪里哪里皇后说的皇帝说的话我怎么能不信啊,但孙哲平说却说:“皇后何以取信于我?”

叶修微微皱眉。

孙哲平的身份,应该在他面前称臣的。王杰希和喻文州不称臣还都勉强各有缘由,比如有JQ或者曾经相识之类的,但孙哲平没有理由。所以,这说明,他从未看重皇家——甚至到了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的地步。

之前孙哲平看他仅仅是瞧不上,倒也没拿他开刀的样子。可在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孙哲平他没考虑到的问题后,孙哲平的凶光就冲他来了——也就是说,孙哲平确实是在知道了北伐的凶险后,才决定先解决内部矛盾,拿下这最尊贵的位置。

所以,叶修明白了。

当皇帝,北伐,这两件事在孙哲平心目中是有先后的,甚至北伐还在先,当皇帝是候选方案。

“以我,与腹中太子为质。”叶修说。


现在叶修得谢谢方锐发神经了。

虽说这个孩子还没出生,在一群枭雄眼中未必值当什么,毕竟方锐这么年轻,就算方家人出了名的子嗣艰难,一个孩子也未必不肯牺牲。

但“太子”就不一样了,这是一种象征。

如果没有太子这个名头,叶修还真未必真有把握能取信于孙哲平。  

叶修打算得很好,可他忘记了王杰希还在这里。


“不行!”王杰希说。

叶修一愣:“杰希……”

这不会有事的。

现今,民心对胡人的仇恨远大于对皇帝的不满,孙哲平若是让汉/族内/耗,一定会背千古骂名——原本叶修也不确定孙哲平是否在意这点,但经过谈话与观察,他基本上可以确定,孙哲平为人还挺是坦荡——即便是装,也说明他给自己的人设是坦荡的。

如果孙哲平为人是真心坦荡,那他这个不愿意在他面前称臣、长期怀有野心的枭雄,他想登上王位,不仅需要笼络更多军队,占据更大的地盘,更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军功来造势,形成舆论去铺垫他改朝换代的事实。

这两者都能在不断地对外战争中得到。

所以,他现在很有用,太子这个角色,也很有用。

有用,就不会被抛弃和牺牲。


“多说无益。”王杰希说,“殿下,皇帝之子怎可为质?”

 

叶修听明白了。

王杰希什么事都很清楚,绝不可能说出“皇帝之子”这样的话,但是王杰希也不能当着孙哲平的面明说。

王杰希话中的深意其实是,质子能威胁得了皇帝,那是因为皇帝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

可如果叶修敢拿孩子当质待在这北府军驻地,他王杰希就敢告诉天下人这所谓太子压根不是皇帝的孩子而是王家的种。这样,无论叶修和孙哲平想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

 

虽然王杰希破坏了他的计划,叶修却忽然有些感动。

王杰希的拒绝脱口而出,仿佛根本不计较这些政|||治上的得失。

说“不行”的时候,他的眼睛幽深,青色的衣袍无风而动,显然是情急之下内力不稳。

 

但叶修棋高一着。

“本宫以诚相交,不愿背信弃义,既是如此,又何必担忧此身安危?”叶修说,“皇帝一言九鼎,且太子年幼,如何忍心?”

 

如果孙哲平聪明,听到他这话就应该发散思维了。

完成这项交易是一条,最坏最坏的结果,孙哲平还可以选择在叶修生产过程中偷天换日一番,弄一个随便谁的孩子(最好是孙家的孩子)来冒充太子。

甚至还可以杀掉叶修,然后再把方锐也给杀了。


王杰希,你糊涂了,是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又有什么紧要呢?

这“太子”的名头,从他进入军营驻地的这一刻起,就质在这北府军营了。

皇后带着太子,主动入瓮。

孙哲平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了。


孙哲平看到他身后这样的利益,便是他想走了,孙哲平还会让吗?

 

如叶修所料,即便是个武将,孙哲平也不是只懂得杀杀杀的傻子,能打这么多胜仗,他的反应果然不慢:

“皇后舟车劳顿,张副将,带皇后前去休息。”

而王杰希的反应也不是盖的,他脚尖一踹,几张桌椅就堵住了门。这堂上的刀枪剑斧钺也恰得其所。

几乎是眨眼功夫,王杰希就抽出一把剑抵在了孙哲平的咽喉上。

 

“竟不知郎主如此忠君,”孙哲平语气甚至嚣张了起来,“琅琊王氏可是要与我孙氏为敌么?”




 

①我魔|||改了占田制。好好学历史,千万不要被我误导。


评论(44)

热度(682)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